路边摊凉皮之殇:女子米酵菌酸中毒的警示
在炎炎夏日,街头巷尾的路边摊成为了许多人解暑消夏的好去处,一碗清爽可口的凉皮,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,也带来了片刻的清凉,近日发生在河南郑州的一起事件,却给这份简单的快乐蒙上了一层阴影,一名女子在路边摊随意品尝了一碗看似普通的凉皮后,竟因米酵菌酸中毒被紧急送入ICU,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。
事件回顾
8月14日,这位女子在郑州某路边摊购买了一份看似正常的凉皮,在享用完这份美食后不久,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里,她突然感到恶心并开始呕吐,起初,她可能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但随着症状的加剧,她的凝血功能开始紊乱,肝功能也出现了问题,她变得意识模糊,甚至开始大喊大叫,状态如同醉酒一般,家人见状,立即将她送往医院,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,最终确诊她为米酵菌酸中毒。
米酵菌酸的危害
米酵菌酸,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,实则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,它主要存在于发酵变质的米面类食物中,如凉皮、米皮、酸汤子,以及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、银耳等,米酵菌酸无色无味,且在高温下稳定,难以通过简单的烹饪手段去除,一旦摄入,它会对人体的肝脏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,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,中毒后,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晕、全身无力等症状,严重者还会出现黄疸、呕血、血尿、少尿、意识不清、烦躁不安、惊厥、抽搐、休克甚至死亡,更为严峻的是,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,米酵菌酸中毒的病死率高达40%。
事件的警示
这起事件不仅让受害者及其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,也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,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尤其是在选择路边摊等小吃时,更应谨慎对待。
1、选择正规摊位:尽量选择那些卫生条件良好、有营业执照的摊位,这些摊位通常会有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,能够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。
2、注意食物状态:在购买和食用食物时,要仔细观察食物的状态,如果食物看起来发黏、变色或有异味,很可能是已经变质,切勿食用,特别是对于米面类食品,一旦发黏,十有八九已经变质,此时再吃无异于拿健康冒险。
3、控制泡发时间:对于需要泡发的食物,如木耳、银耳等,一定要控制泡发时间,泡发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,泡发后如果发现食物颜色发黄、发绿或有异味,应立即丢弃。
4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:除了个人在选择食物时要小心谨慎外,整个社会也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,政府、媒体、学校等各方应共同努力,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,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。
背后的科学原理
米酵菌酸之所以如此危险,是因为它来源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(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. farinofermentans),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腐败变质的食物中,但在变质食物中并不是每次都能占据主导地位,一旦条件适宜(如高温潮湿环境、食物长时间存放等),椰毒假单胞菌就会大量繁殖并产生米酵菌酸毒素,米酵菌酸耐热且稳定,难以通过常规烹饪手段去除,因此一旦摄入就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。
类似案例的警示
这起事件并非孤例,近年来,因食用发酵变质食物导致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时有发生,2020年10月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“酸汤子”引发中毒,最终全部死亡;同年7月,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地区也发生了一起食用河粉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,造成多人中毒和死亡,这些事件都再次证明了米酵菌酸中毒的严重性和危害性。
女子在路边摊吃凉皮进ICU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食品安全无小事,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,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,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工作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饮食环境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做到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